一则“男子装瘸乞讨在京买两套房”的新闻,让社会救助再次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社会救助制度是社会保障的最后一道安全网,这道安全网究竟该兜谁不能兜谁?怎么把该兜的“底”兜好?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有了极大改善,但贫富差距也在随之加剧。在我们的身边总有一些困难群体,他们生活在城市、农村的最底层,因为缺少经济来源,常常遭遇生活困难,举步维艰。这种情况如果长期得不到改善,势必会影响整个社会的和谐。
关心和扶助弱势群体,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那么,如何才能让所有困难群体都能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保障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呢?开展社会救助无疑是最好的途径。我国现行社会救助体系主要包括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和医疗救助、住房救助、教育救助等,这些社会救助项目构成了困难群众的一道“安全网”,但目前,这道网还存在着一些“漏洞”,比如:一些较贫困家庭由于人均收入高出了低保标准,享受不到低保或其他社会救助;一些遭重大疾病、意外伤害等原因导致生活陷入困境、生存都有困难的人,由于种种条件限制,享受不到社会救助;农民工等人户分离家庭在户籍所在地和居住地都无法申请社会救助等。
兜底的“网”不能漏。社会救助是个系统工程,长期工程,需要全社会齐心合力。实践证明,只有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社会制度策略,确并保各种保障制度之间相衔接,建立并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保基本、可持续的社会救助体系,才能真正确保社会保障这道“安全网”更加密实,惠及更多的困难群众,更好的发挥托底保障的作用。
要建立社会救助资金的长效保障机制,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和公共财政能力相匹配、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相协调、与物价指数变动相衔接的社会救助资金投入和运行机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多渠道、多层次壮大救助资金,增强社会救助能力。
要加强社会救助制度之间、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之间、社会救助与其它民生保障之间的衔接配套,实现资源信息共享,促进各相关政策措施在保障对象、保障政策、保障标准、保障资金、服务管理网络等方面的互联、互动、互补,增强社会救助的整体功能。
要整合社会救助资源,健全和完善社会救助工作协调机制,提高综合救助能力,形成社会救助覆盖“无缝隙”,真正实现资源共享、流程统一、救助规范、数据一致,以有效增强社会救助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一则“男子装瘸乞讨在京买两套房”的新闻,让社会救助再次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社会救助制度是社会保障的最后一道安全网,这道安全网究竟该兜谁不能兜谁?怎么把该兜的“底”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