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各地出现入夏以来的持续高温天气,夏天正式到来。或许不少人都做过这样的事情:轻轻降下车窗,随手将手中的杂物往外一抛,然后又关上车窗。他们可能没有想到,要将这些被随手抛弃的垃圾清理干净,清洁工们每天都要承受着危险。在室外温度达到33度,高速公路地表温度接近50度的高温下,笔者深入济祁高速公路,采访了高速公路清洁工工作的酸甜苦辣。
李国献,61岁,安徽六安人,从事高速公路清洁工工作已经快两年了。由于家里田地不多,前年又把地分给了儿子一些,所剩3亩地的收入远远不够老两口的开销了。他就找到了这样一份清洁工的工作,“不辛苦,我现在一个月有800块钱,清扫路段8公里,今天确实很热,这个衣服还是冬季工作服,一点不透风,只好敞开了,希望上级部门能早点发放夏季工作服。”老李边说边擦汗。笔者翻看了他的衣服,里面一层已经湿透了,只能敞开衣服。
王景科,60岁,安徽涡阳县人。从事高速公路清洁工不到一年,工资1000元,负责了8公里的路段清洁。“以前我是种地的,不过,现在我的地在这条路下面。”王景科说,他是附近前李楼的村民,这条高速公路征用了他家的几亩田地,济祁高速公路开通后,他就成了高速公路上的清洁工。王景科的工作时间相对固定,每天早上8点从他家附近上路清扫,捡拾垃圾,然后从路的另一侧返回,来回共8公里。下午2点再上一次路,又是8公里。
朱振辉,48岁,安徽淮南钱庙乡人,工作之余还要养50多头猪,他负责公路上6公里的清洁工作,每月600块钱。“我捡个瓶子需要等10分钟,因为过来过往的车太多,只有等完全安全了才能去捡,有的瓶子在路中间,害怕影响行车安全,就必须及时去捡。”。高速上没有办法使用清扫车,清扫车的速度太慢反而不安全,对路边的沟沟坎坎也没有办法清扫,只能使用人工清扫。
杜石梅,44岁,家住安徽寿县窑口镇,家里还有二十多亩地。杜石梅个子不高,皮肤黝黑,很典型的农村妇女。实际上,这条高速公路上的清洁工人,大多数是沿途的村民“兼职”的。“刚开始干这份工作很不适应,最难受的不是从身边“嗖嗖”而过的车辆,而是脚痛。”,杜石梅说,刚开始的几个月,走一天下来,脚累得要抽筋,脚板底又酸又痛。这种状况持续了几个月后,她才逐渐适应,现在每天走十多公里“就像散步一般”。
郭芳,45岁,安徽涡阳人,从事高速公路清洁工工作7个月。“高速公路上清扫出来的垃圾五花八门:空易拉罐、矿泉水瓶、轮胎碎片、纸屑、一次性饭盒都是“家常菜”。当然,捡到最多的要数空饮料瓶了。”覃秀荣说,在她清扫的4公里范围内,每天都能捡起上百个空瓶子,这些瓶子都是路过的司机或乘客随手丢下来的。
大爷名叫黄雪坤,大妈魏凤英,同为56岁,同在济祁高速安徽段从事清洁工工作。有趣和巧合的是他们同时出生于1962年9月1号,一起走过了三十多个春秋从未红过脸。“当初也不知道是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去办理结婚证的时候才知道这么巧合,这也许是上天注定的吧!”魏大妈说起这个事情就乐不可支。因为家里的地不多,大部分都给了孩子种了,老两口就在高速公路上找了一个清洁工的活,他们总共承担了12公里路段的清洁工作。
李菲,今年45岁,安徽涡阳县人。“我从小没有上过学,就在家种地,前些年高速公路修路征用了我们家一些地,为了照顾我就在公路上安排了清洁工的工作,每月1000块钱,我挺珍惜的。”李菲说。谈起高速公路上工作的危险性,李菲没有能控制住情绪,抹起了眼泪。“前段时间我同村的一位姐姐正在路边捡垃圾,一辆汽车突然爆胎失控将她碰伤,幸好没有大碍,算是捡回一条命。我以前干活时挺害怕的,现在好多了。
高速公路清洁工无惧高温,每天与死神擦肩(真实采访,看了掉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