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园为1944年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书记处所在地。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段段感人的故事,还原了延安时期那段惊心动魄、艰苦卓绝的革命历程。当年的金戈铁马早已被秀丽的景色、幽静的环境所取代,但流经园内的“幸福渠”却仍在诉说着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故事。
书记处小礼堂坐落在绿树环绕之中,礼堂为砖木石结构,呈凸字形,建成于1941年。当年,中央书记处在这里举行过各种会议,舞会,宴会等活动。
小礼堂的外厅是当年中央机关的餐厅,也是毛泽东等领导同志经常招待客人的地方。说是餐厅,其实也只是在青砖铺就的地上摆了两张油漆脱落的旧圆桌。每逢过年过节的时候,中央领导同志就在这里请群众吃饭。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在这里为枣园乡24位60岁以上的老人举行祝寿宴。毛泽东和其他领导人同大家一一握手问好,并亲自为他们斟酒。领袖与群众水乳交融的浓浓情谊和着阵阵欢声笑语,久久回荡在枣园的上空。
周恩来是1944年10月由杨家岭搬到这里的。左起第一孔窑洞是他的办公室,第二孔是卧室。周恩来在这里居住期间,9次往返于延安,重庆等地同国民党进行谈判,途中多次遇见。最后都有惊无险,化险为夷。在延安的十多年的时间里,周恩来在延安住了三年多的时间,其他大部分时间奔波于国统区,激烈复杂的谈判斗争中。周恩来同志机敏的语言,严密的思维,灵活的策略,坚定的原则,善于求同存异的斗争艺术,让他的对手都惊叹不已,敬佩有加。毛泽东曾高度评价周恩来同志,对党忠诚,对敌英勇,工作不知疲倦。
在朱德旧居的院子里有一张石桌,这张小石桌上刻着一副象棋棋盘和一副民间玩法的老虎吃羊的棋盘,这是朱德总司令常常和同志们娱乐、下棋、打扑克的地方。当年,总司令和战士打成一片、同娱同乐。总司令和战士在一起的无数个动人的场面,无不形象的为我们展示了官兵平等、上下一致的良好作风。
张思德是中央警卫团的一名战士,1944年秋,为了解决中央机关冬季取暖问题,中央办公厅总务处抽调部分同志去安塞石峡峪山中烧木炭,张思德被邀请做技术指导。9月5日这天,天下着雨,为了早日完成任务,张思德冒雨抢挖炭窑,正在聚精会神修整窑壁时,突然出现了险情,就在炭窑即将坍塌的瞬间,张思德把自己的战友推出窑口,自己被埋进了厚厚的黄士中,因此献出了他年轻的生命。
毛泽东知道张思德牺牲的消息后十分沉痛,他说:前方打仗死人是没办法的,后方生产劳动死人不应该。他指示:第一,把张思德身上洗干净,换上新衣服:第二,打口好棺材;第三,要开追悼会,我参加,要讲话。
9月8日,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在这里为张思德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中央警卫团全体人员、中央直属机关干部及附近群众1000多人参加。毛泽东亲笔题了“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的悼词。当警备团负责人报告了张思德生平后,毛泽东缓步走上主席台,作了“为人民服务”的讲演。从这天起,“为人民服务”不仅传遍了世界,也成为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勤政为民的座右铭……
我们伟大的领导人就是在这样阴暗潮湿的窑洞里废寝忘食,完成了一项项伟大的历史使命。这是一种艰苦奋斗,不畏劳苦,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精神啊~美国记者斯特朗在她的访问记录中曾写到:“党的负责干部住着寒冷的窑洞,凭借着微弱的灯光,长时间的工作。那里没有讲究的陈设,很少物质享受。”
我们这些青年学生要肩负着历史的重任,就必须继续和发扬延安精神,认真学好我们的专业和文化课知识,积累自己的社会经验,汲取各方面的知识和营养,把自己变成一个全心全意为社会服务、努力为国家贡献力量的优秀青年。
枣园为1944年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书记处所在地。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段段感人的故事,还原了延安时期那段惊心动魄、艰苦卓绝的革命历程。当年的金戈铁马早已被秀丽的景色、幽静的环境所取代,但流经园内的“幸福渠”却仍在诉说着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