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天下社会百态

20年后,为什么有的人变穷了,有的人变富了?

我是70后。

小时候,接触到的每个家庭情况都差不多,无所谓谁家富有,谁家贫穷。

20年后,为什么有的人变穷了,有的人变富了?

▲我的父亲小时候家里近乎赤贫,他上学要靠“编辫子”(用玉米皮编制用品)交的学费。他年少参军,考入军校,后来转业到地方。

我家住在单位的家属院里,邻居有经理、工程师、会计、司机、厨师、营业员、仓库保管员……我的父亲从军队转业到这个单位,担任党委书记。房子是单位的,都一样,大小也差不多,谁家的孩子多也就大有限一点儿。

而且,屋里的摆设也基本一样,有些家具本身就是公家配的——有木工手艺的就自己打桌椅板凳柜子沙发。你家买不起自行车的时候,别人家也买不起;别人家买得起录音机的时候,你家也差不多一样。

实话说,孩子多的家庭,简陋一些;孩子少的,手头宽裕一些——大多补贴给农村的家人和亲戚了——我们那个时候,虽然住在城市里,但基本都是从农村刚刚走出来的。

而我的同学,虽然有局长的孩子、厂长的孩子,好像还有一个副市长的孩子。但是,我去过他们的家里,也和大多数同学家里差不了太多。

那是一个没有房地产、没有拆迁房、没有上市公司、没有大老板、没有创业英雄、没有富豪榜、没有私家车、没有富二代、没有百万年薪、没有奢侈品、没有出国旅行……的年代。每个家庭的财富来源都很单一,大多都是“死工资”。而且,基本没有多少存款,赚的钱都用在了维持家庭的温饱和基本生活上。

说白了,我们这一代的家庭,财富的起点基本一样——谁也没有输在起跑线上多少。

20年后,为什么有的人变穷了,有的人变富了?

▲我们成长的那个时代,根本不能想象“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生活。我亲眼目睹了我们家的电器等“大件”的置办,从收音机到电风扇,从双卡录音机到黑白电视机,中学的时候家里有三辆自行车,到了大学毕业之后,安装了第一部电话。

然后,80年代来到了,90年代来到了。我大学毕业了,开始工作了。工作几年后,结婚生子了。

白驹过隙,时光荏苒,20多年过去了。再猛一回头看,当初的邻居、同学,还有后来的同事、朋友,以及接触到的人,很惊奇的事情发生了:

有的当时还可以的家庭,一直都停留在20年前的水平,甚至有的还倒退了。而有的家庭,却从很平常的水平,一跃成为了拥有巨大财富的家庭。

这些家庭的变化,就活生生地发生在我的身边。作为一个见证者,我真的是感慨万千。

20年后,为什么有的人变穷了,有的人变富了?

▲我的父亲,曾经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下海经商,一度生意做得挺大。后来由于陷入经济纠纷,闹到上法庭。我们家也迅速从刚刚富有回归平常。这是我第一次对财富的认识。

坐拥上亿资产的初中毕业青年

他基本和我算是同龄人,姓朱,是我在工作中结交的朋友。

大概是在2003年,我在广州的新周刊工作。新周刊有员工宿舍,有公司的食堂,作为一只单身文艺狗,我是一个典型的月光族。有一次,我去采访了一个地产营销的副总经理,就是小朱。

他给我的印象,是一个典型的职业经理人,年轻才俊。穿着衬衣西装,打着领带,说话很职业,业务很娴熟。采访完成后,我们随便聊了几句。我提到,我刚看了一本经济类的书。他听了后,很感兴趣,马上就让他的下属出去购买——要知道,那个时候还没有网购。说实话,如此迫切的学习欲望,挺让我吃惊的。

隔了几天,采访刊出了。我们见面的时候,他竟然已经看完了书。令我没有想到的是,他除了跟我讨论书的内容之外,还直接把书里的一些方法,已经用在了他们公司里。小朱的这种行动力,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接触深了之后,我问他为什么学习和做事都这么迅速?他坦诚地告诉我说,他其实只有初中毕业文凭——这个他现在的下属和同事基本都不知道。年少的时候,从江西到广州来打工,因为没有文凭只能做发传单的零工。但是别人发也就发了,但是,他一边发一边看。

有一次,他发售楼的广告,因为售楼部临时人手不够,他因为长得挺机灵,就被售楼经理拉来顶一阵。结果呢,他竟然成交了。后来,他就开始做销售,很快就成为了销售冠军。再后来,就做到了管理层。

他告诉我,因为自己底子薄,所以到现在连恋爱都没有谈,所有的时间都用在自学和工作上。他的同事和下属,都是大学毕业生,还有很多是北大清华名校的,他的紧迫感就是这样来的。

闲谈的时候,他告诉我。他卖房子经常把自己给感动了,卖着卖着,就自己也买了一套。我问他,已经买了多少了。他说,基本上大中城市都有,一共十几套吧。

后来,我们一直保持着联系。我从新周刊,到深圳报业集团,又到南方报业集团。而他也从副总到总经理,业务从广州深圳,到上海杭州。有一次我去北京出差的时候,他邀请我去看一个他开发的新型四合院项目,我才知道他已经自己做开发商了。

20年后,为什么有的人变穷了,有的人变富了?

▲2002年我第一次到深圳,发现街上排了长长的队伍,极其震撼,据说是在买彩票或者股票。在内地这可是“不务正业”的行为,但在这里已经是习以为常。就在这一年,我辞去了做了5年的内地公务员的工作,来到了南方。

我再讲一个家庭财富”没有变化“甚至”倒退“的例子。当然了,讲发达的故事,谁都乐意,讲变衰的故事,谁都会不高兴。所以,我就不能指名道姓了。

忙忙碌碌过得紧巴巴的梦想家

我年轻的时候,认识一个很令我敬佩的梦想家。

他有很多伟大的梦想。有一天,他告诉我,按部就班的生活实在是乏味无趣,他要背着一个吉他当流浪歌手,去浪迹天涯。

然后,他就去买了一把吉他,每天躺在床上练。我很奇怪地问他,学吉他应该去找个老师吧,再说了,在床上似乎也施展不开啊。他说,自学就可以了,在床上醒来就弹,困了就睡,效率高。然后,我就看到他睡的时候居多,弹的时候很少。最后,他连一首完整的歌都没有弹下来。

又一次,他兴奋地来找我,说,我们去南方吧!听说那里思想自由,机会多。我也觉得这是一个很振奋的想法,于是,我们就经常聚在一起畅想人生。后来,我约好了广州和深圳的几家公司,去考察和面试。我就叫他一起去,结果,他今天说没准备好,明天说有其他事儿,于是,我就约了别人一起去了。

回来后,我决定正式去南方。他又来找我,很激动地说要和我一起去。到了要走的时候,他竟然用”我没有坐过那么久的火车“的理由,再一次留了下来。

我在广州呆了几年之后,每次都听到他要来南方和我们汇合的消息。终于有一天,他到了广州,还联系了面试的单位。可是,当人家已经愿意接收他,开始谈到具体的待遇等问题的时候,他却以不喜欢南方湿热的天气为理由,回到了内地。

后来,我屡次接到他很激动地向我展示伟大想法的电话,”我要做某某生意,几年后肯定做连锁“”我有个新的创意,谁都想不到“……说实话,他的一些想法还是挺有意思的,但是,我们作为朋友,都知道他的梦想会永远停留在梦的阶段。

这么多年下来,我听到他的消息,似乎每天都是忙忙碌碌的,但好像任何事情都没有下文。你说他不勤奋努力吧,还挺冤枉他的。但是,好像他的日子过得一直都紧紧巴巴的。

富有的家庭,有什么样的共性

有时候,我会想,为什么有的家庭刚开始贫穷,后来变得富有;为什么有的家庭,一直都不会富有;为什么有的家庭,刚开始富有,后来变得贫穷?

我大概总结了一些规律,当然,这并非是严谨的社会学的调查和研究;同时,为了找到家庭贫富的规律,我也看了一些国外的相关的书籍,令我惊奇的是,竟然有很多共性。下面,我简单地列出来,供大家参考和批评。

一、富有的家庭往往很“傻”,贫穷的家庭很“聪明”。

20年后,为什么有的人变穷了,有的人变富了?

这里的傻,还有聪明,是加引号的。

我发现,有的家庭无论多么贫穷,都会让孩子保持正值善良的品性,这样的家庭,往往会变得富有;而有的家庭,就算去吃公家的饭也要带上自己的孩子,所谓有便宜不占是傻蛋,而这样的家庭,往往会一直占了小便宜,得不到真正的财富。

我觉得,这是我最大的一个发现。就是,越是成就大的人,往往很”单纯“,甚至有点儿”傻“。比如,他们很容易相信人。当他们相信一个人的时候,会很干脆地慷慨解囊,帮助他人——哪怕是陌生人。我有一个领导,在饭桌上听到一个年轻人过来说,要做拯救民间音乐的工作,但缺少钱。他就会当场给一笔钱,我们拦都拦不住。但是,神奇的是,他好像总也没缺过钱。

还有,当他们认准一件事儿的时候,根本不考虑后果,会用一头撞在南墙上的冲劲儿去做这件事儿。这个时候,往往会有聪明人,来分析这个事情的利弊得失,然后劝他不要去做。但是,很奇怪的是,往往最后变成有钱人的,是那些做傻事的人。

二、富有的家庭有远见,贫穷的家庭看眼前。

20年后,为什么有的人变穷了,有的人变富了?

我身边的很多家庭,这十几年来,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多都是把握了时代的家庭;而另一些家庭,不关心我们所处的时代,有的停滞不前,有的甚至在倒退。

我经常说,如果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GDP是6%的话,那么,你的家庭如果没有发生百分之六的变化。其实,也就意味着你已经落后于时代发展的速度了,你已经被时代抛弃了,落后了。

三、富有的家庭自律,贫穷的家庭放纵。

20年后,为什么有的人变穷了,有的人变富了?

20年后,为什么有的人变穷了,有的人变富了?

我经常会采访一些企业家,我发现,他们往往都是很能管得住自己的人。同样的,家庭也是如此。

我记得,我认识一个家庭,父母都很爱美食。这当然不是坏事儿,但是,当他们一家基本上属于暴饮暴食的时候,就会出问题了,连正常的工作都不能保证。他们的女孩儿,和父母一样体重超重。最后,在十几岁的时候就退学了。而他们也离婚了。

四、富有的家庭习惯做决定,贫穷的家庭犹豫不决。

20年后,为什么有的人变穷了,有的人变富了?

每个家庭都有许许多多的事情,有些家庭会很容易达成一致意见,快速地决断;而有些家庭则犹犹豫豫,错失良机。

就拿买房子这件事情来说吧。这20年里,快速决定,及早下手的,财富不止翻了几番了。而一些家庭,有钱的时候不敢买,想买的时候钱早就不够了。

五、富有的家庭规划财富,贫穷的家庭挥霍财富。

20年后,为什么有的人变穷了,有的人变富了?

我在看西方的电影的时候,看到他们的家庭都会有一笔”教育基金“,这是保证孩子上大学的,不能随便动。

于是,有了小丸子之后,我和三川就约定,每年买两万元的股票,作为给孩子的教育基金。可惜的是,后来我们并没有坚持。但是,就是最早几年的那几万元钱,我们一直都没有动过。有一天,我想起来去查看的时候,才发现当年7元多买的股票,已经涨到30多元了。当初小小的几万元,已经变成几十万了。

同样的,我们在广州的时候,比内地早一些接触到保险。三川当时就给我们俩买了一份保险。我在单身的时候,是一个典型的月光族。而自从结婚之后,我知道我们是一个家庭的单位,不仅不能月光族,还要为整个家庭的教育、健康、养老等等做好财富的规划。所以,我要感谢家庭给我带来的整个变化。

也不知道,我所总结出来的这五条,到底对大家有没有借鉴作用。我也很期待大家贡献一些富有家庭的规律,一起交流,一起获益——毕竟,我们都期望着自己的家庭越来越富有,越来越好!

内容简介

我是70后。

浏览: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