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是什么?”“如何把日常生活写入诗中?”11月4日下午,“触摸一位诗人的不羁灵魂”——周熙诗集《一匹马站在世界高处》新书发布分享会在海上市民诗歌馆举行。近百位热爱诗歌的朋友们纷至沓来,参与这场愉快轻松的诗歌分享会。
诗人周熙
周熙是一名出色的律师,但是对诗歌的热爱和追求让他成为更本真的人。近30年来,他勤于写诗,书房、办公室,快餐店,甚至在高铁上都是他创作诗歌的场所。他几乎每天可以写出3、4首诗,最多的一天竟然写了10首,他创作诗歌的数量之多,速度之快令人惊叹。周熙说:“诗歌并没有人们想象得那么高不可攀,只要对遇到的事和物有感触,并把它写下来就可以成为诗。”在周熙看来,每一个人都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每一个人都有诗性,只要开拓出来,每个人都是诗人。
下载APP,领双11津贴
周熙诗集《一匹马站在世界高处》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文学编辑古冈认为,周熙的诗歌特别纯正。作为华东师范大学夏雨诗社晚期的诗人,周熙并没有受到里尔克晚期诗的译介以及海子自杀事件的影响,他写的诗结实而有力。以《我希望我的诗句带有汗馊味》这首诗为例,古冈从周熙后期写的诗中感觉到了他身上的一些变化。“我深入生活,每天写下四季风雅/讨好的忧伤,琐碎的甜腻/看起来像诗人应有的纯粹美好。”古冈认为,作者对诗歌的理解以及自我反省全都体现在这首诗里。写诗不应该太优雅!诗歌创作要有对日常生活真正的体验和细节,而不是唯美的词语和表象。古冈评价说:“好的诗歌不是一种抽象的表述,而应该切近生活,有情节。”
特邀嘉宾古冈、叶开、余弦进行诗歌对谈
《收获》杂志副编审叶开说,从周熙的诗集中可以看出来,他是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叶开认为,诗歌创作不是让人感觉遥不可及的事情,生活中发生的一切是和物都可以成为诗歌创作的素材。在周熙的诗歌里,读者可以看到了一片叶子、一朵花,甚至普通的出租车司机,这让诗歌创作回到了日常,回到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叶开还认为,虽然周熙的诗中有细节,但他却没有陷入“口水化”和用“下半身创作”的陷阱,而是保持了自我的高度敏感和谨慎。
“什么是诗歌?”余弦认为,诗歌应该能让人在一瞬间停顿。他说:“也许我们是别人写的一段程序,我们是上帝写的程序,文化的程序,政治的程序,是财富的程序,我们都不自由。”但是,诗歌却在某一瞬间让人从程序中脱离出来,让人拥有一个憧憬之心。那么,如何把日常生活写入诗中呢?余弦认为,要逃出语言的栅栏,跟真实的生活相关联。“周熙既没有被语言的栅栏所禁锢,也没有被生活的潮流所裹挟,而是很好地保持了两者的平衡,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余弦说。
复旦诗社首位社长、诗人许德民做现场点评
在分享会上,复旦诗社首位社长、诗人许德民说:“我被周熙创作的诗所感动。”许德民认为,尽管周熙很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诗意,却没有流于“口水化”。许德民还与现场听众共同赏析了周熙的诗《病随着夏蝉一直遗留至今》。他说,这首诗的想象力非常丰富,诗人所赋予语言的象征以及语言的延伸也非常庞大,带有一种抽象的感觉,虽然读者并不清楚这种感觉是什么,但是却愿意跟着诗人的意识走。“这就是比较好的诗歌。”许德民点评道。
上下滑动查看
蝴蝶(左)朗诵《老克勒》
上海音乐学院附中作曲指挥系,15岁的邱梧桐现场演奏小提琴
吕贝姬大提琴、张佳玥小提琴合奏:歌剧《弄臣》公爵之城威尔第
分享会现场还开展了精彩的周熙诗歌朗诵和音乐表演活动。
文:魏小潭 图片提供:谱时
“诗是什么?”“如何把日常生活写入诗中?”11月4日下午,“触摸一位诗人的不羁灵魂”——周熙诗集《一匹马站在世界高处》新书发布分享会在海上市民诗歌馆举行。近百位热爱诗歌的朋友们纷至沓来,参与这场愉快轻松的诗歌分享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