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系列选题
在当摄影记者的30多年时间里,贺延光不仅采访过许多重要事件,如《小平您好》、《老山战事》、《民主进程》、《深圳又长高了》、《广西大排雷》、《九江决口》、《巴楚地震》、《面对生命》等作品都是和改革开放的进程同步的,而且这些画面都以与众不同的视觉冲击力和真实的人性力量,赢得了世界的认同。
"如果你是一名摄影记者,照相机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的脑力、眼力和体力。当一名合格的摄影记者,你要习惯去研究社会、关注别人,要懂得生活常识,富有同情心,还得有韧劲儿。"
——贺延光
一个具有正义感的新闻和纪实摄影家所面对的世界,往往会产生不同的价值判断的可能,并且由此导致难以置信的道德观念的冲突。面对这样的冲突,是坚守自己的人格情操,还是避其锋芒,甚至委曲求全,都将决定影像力量的终极结果。
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影像历史不是可以由一个人或者几个人书写的。
但是一个坚守自己思想领域高地并且身体力行对抗所有世俗力量侵蚀的摄影家,一旦他的心灵空间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同时又选择了恰到好处的视觉语言,那么,他的作品也许可以影响影像历史的走向。
- 台上台下 -
1992年农历正月十五,陕西凤翔。农村即将举办一年一度的传统社火活动,一位村干部在大会上向村民发表讲话。
- 广西大排雷 -
1997年12月21日,中越边境中国境内第二次大排雷拉开序幕。广西预计将清除20平方公里雷区。
- 日军侵华老兵卢沟桥谢罪 -
2005年5月19日,91岁的日本老兵本多立太郎跪在“七七事变”的发生地卢沟桥上,他身旁站着中国人民抗日纪念馆馆长王新华和《我认识的鬼子兵》作者方军。
中国摄影家贺延光面对世界的态度,正是这样一个经典的案例。贺延光1951年出生,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年轻时赴黑龙江兵团插队,后来成为北京青年报记者、中国青年报记者以及报社的图片总监。
采访过老山自卫反击战,拍摄过香港回归、98长江水灾、广西边境大排雷、悉尼奥运会、内蒙古大雁煤矿爆炸、新疆巴楚地震、北京SARS事件、胡锦涛与连战历史性会见等瞬间。许多画面都成为不可多得的历史见证。
- 元旦工地不休息 -
2008年1月1日,参加北京前门大街修缮改造工程的施工人员没有放假,自2007年5月启动,计划2008年初夏完成,届时,前门箭楼至珠市口全长845米的老街,在百年老字号店铺的基础上,将成为一个体现古都风貌、展示现代时尚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地。
- 主人 -
2008年1月5日,陪伴主人安卧在椅子上的一只宠物猫。
- 茅于轼纵论30年 -
2008年1月12日,一批经济学家与会北大光华学院改革开放30年新年论坛。79岁的茅于轼肯定了财富的增加,输出的扩大和对内对外开放的伟大成功,同时提出了一个思考了10年的问题,就是在交换创造财富的过程中,穷国总是平等不够、自由不够、人权不够,市场经济的交换是创造财富的,但现在需要特别警惕,讲特权的市场经济把人们带进误区。
贺延光获奖无数,但是对他来讲,摄影是一件充满人性和高度理想主义的事情。凭借手中的相机,他有力地叙述事实,并透过客观的事物表达自己的信念和感情。他替弱者说话,传递他们的苦乐与悲欢、劳作与收获。
然而他始终清醒地意识到:如果你是一名摄影记者,照相机是最不重要的,重要的是你的脑力、眼力和体力。当一名合格的摄影记者,你要习惯去研究社会、关注别人,要懂得生活常识,富有同情心,还得有韧力。
然而实际上他通过镜头所面对的世界,却并非如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他与这个世界所产生的抗争,甚至超出了一般人的心理准备。然而唯其这样,他的作品价值才最终凸显出来。成为重新书写中国的全新可能,也为后来者提供了知往鉴来的范本。
- 翻身的日子 -
1980年12月6日,一群老战士、老干部和老知识分子在台上纵情高歌。两年来,大批冤假错案纷纷昭雪平反,在“文革”中,遭受政治迫害的人们称其为“第二次解放”。
- 程派传人张火丁 -
2008年3月3日,张火丁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表演程派名剧《春闺梦》。张火丁潜心研究国粹艺术,深受戏迷喜爱,是当今最受欢迎的程派传人。
- 巩汉林听政 -
2008年3月5日,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列席十一次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听取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
贺延光曾说:“做记者这么多年了,我现在越来越明白,我们服务的对象是大众读者。所以对新闻记者谈使命也好,谈责任也好,应该超越一党一派的利益和标准。在我看来,是否对事实负责,对读者负责,对历史负责,是评价新闻从业人员最重要的尺度。”在中国新闻摄影界,说出这样一番话,需要多大的勇气是可想而知的。
贺延光尤其深恶痛绝新闻界的造假之风,他不无愤慨地说:“拍假照片就是用图像的方式讲假话嘛!作为新闻记者,你的照片已经不仅是个人的行为了,你在某种程度甚至是在表达一家报社的立场和态度,稍有闪失,损害的是媒体的声誉。”
然而中国新闻摄影的教训太多,讲“实事求是”这么多年了,但实际上在这个轨道上每前进一步都很艰难。
- 搜寻遇难儿童 -
2008年5月14日,搜救人员在都江堰新建小学教学楼的废墟中寻找孩子的遗体。5.12大地震中,该校有280人遇难。
北川全面封城 -
2008年5月24日,成都军区某防化团官兵在北川中学教学楼的废墟上进行消毒。当日,完全被地震摧毁的北川县城全面关闭,大规模的消毒和防疫工作即将开始。
萨马兰奇 -
2008年8月16日,北京国际奥委会名誉主席萨马兰奇。
中国新闻界,人们从未听说有什么人对“真实性是新闻作品的灵魂”有异议。但做起来,仍是五花八门。正如贺延光所指出的:“旧的观念、错误的东西,惯性很大,它们在新观念新潮流面前总要顽强地表现自己。至今,每年我们都能发现有假照片粉墨登场,轻的‘添枝加叶’、‘张冠李戴’;重的‘生编硬造’、‘无中生有’。”
于是,贺延光不仅身体力行,以自己独特的发现目光和表现手法,从现实生活中找到直面人生的真实瞬间,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坚守自己的一方净土。
- 盲人歌手周云蓬 -
2008年9月24日,北京。来自辽宁的盲人歌手在排练路上,周云蓬创作演唱的歌曲以表达底层民众情怀为主,且幽默悲凉,委婉上口,被一大批年轻歌迷赞誉为新民谣歌手。
- 面对生命 -
2003年4月30日,北京地坛医院,一位SARS患者经抢救无效不幸死亡,一位大夫长久站在他的尸体旁。
- 矸石山上的捡煤人 -
1994年2月24日,河南平顶山煤矿的矸石山上聚集着数百名以捡煤为生的人。据有关方面统计,目前中国社会的贫困人口仍有8千余万。
另一方面,作为《中国青年报》摄影部主任,他常对新同事说:“我允许你拍不到好照片,这是和你的采访经验与技术表现的积累有关;但绝不允许你拍那种虚假照片,因为那完全是人的道德问题。”就这样,久而久之,贺延光的名字在中国新闻领域就成为一种诚实的象征。成为一种力量的象征,成为一种心灵震撼的可能。
他一直以清醒的意识和特立独行的态度,在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进程中,始终想着为中国新闻摄影留下些什么。他在即便是十分有限的中国新闻摄影空间,找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
- 两党一小步,民族一大步 -
2005年4月29日,胡锦涛与连战在北京伸手相握。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最高领导人相隔60年的首次会见。
- 背儿子回家 -
2008年5月15日,父亲程林祥背着儿子程磊的遗体回25公里之外的水磨镇,要让17岁的孩子与家人过最后一夜。
他清醒地说:“一般讲,每当有新闻发生时,我都要进行三个判断:这事儿值不值得去?这是价值判断;这事儿能不能拍到好的照片?这是影像判断;照片能否及时发表出去?这是传播判断。当然,并不是三个判断都得到肯定才拍板,有时候只要两个条件具备就可以下决心了。”
- 沈阳老工业 -
2008年9月27日,一位工人正在车间里指挥吊车作业。沈重集团的铸钢产业公司有近80年的历史。不久该厂即将迁入沈阳铁西区的新厂区。五年来,辽宁对老企业重新进行调整和改进,加快了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步伐。
- 罗伯特·普雷基 -
2008年7月23日,美国联系图片社总裁罗伯特·普雷基为报道北京奥运会的摄影记者和图片编辑授课。20年前,普雷基曾率5位世界著名记者来北京为中国摄影记者讲学,对促进中国同行在新闻领域转变观念起了积极作用。
- 牲口市场 -
1984年7月2日,山西。农村经济责任制的实行使贫穷的雁北一跃成为全国两个翻番地区之一。地处四县交界的朔县利民乡在中断十几年后恢复了农村庙会,牲口市场人畜两旺。
他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尽可能“向读者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
他就像一个冲锋陷阵的战士,始终出现在“烽火硝烟”的第一现场,力图通过自己的良知,带回更多让人信服的作品。
贺延光所坚守的影像立场,自有其不同凡响之处!
贺延光,陕西渭南人,高级记者,著名摄影家,四月影会重要成员。现为中国青年报图片总监,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副会长。
他先后7次在国内最高新闻奖评中获奖,是国内新闻界惟一一位既获摄影一等奖又获文字特别奖的平面媒体记者。
林路,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摄影专业硕士生导师。上海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上海翻译家协会会员,艺术策展人。
已出版摄影理论和技术专著以及画册100多本,发表摄影文章数十万字。曾在1988年策划过在上海引起轰动的《国外人体摄影艺术观摩展》。至今在全国策划各类摄影展览数十个,并为多个国际摄影节的主策展人。
贺延光所坚守的影像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