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乌鲁木齐市区一处街区,主演麦麦提吐尔荪·麦麦提艾力(左)在准备开拍前接受化妆造型(资料图片)。新华社记者 王菲 摄
新华社乌鲁木齐7月4日电(记者符晓波、马锴)维吾尔族青年麦麦提吐尔荪·麦麦提艾力很少被人叫出本名,在新疆,人们更喜欢叫他“叨叨”——这是他在原创网络短剧《石榴熟了》中所饰演主人公的名字。
“叨叨”,在新疆当地俚语中常被用来形容“不好惹的江湖大哥”,但在这部网络剧中,叨叨却是一个做事傻乎乎的“倒霉蛋”:能给十几只羊一一点名,却忘了老婆的名字;相亲时自我吹嘘,却总被当场揭穿……但在剧外,叨叨却是个善于观察和思考、能发现日常生活中点滴美好的乐观青年。
近两年,这部由新疆多民族年轻人主创的网络迷你剧《石榴熟了》,以拍摄生活中各类“囧事”为主,兼具网络特点和新疆本土幽默文化,反映新疆青年现代、积极、团结、向上的精神风貌,受到网民追捧,现已连续更新到第5季,在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已获超过1500万人的关注量。
剧组原创MV《我的名叫叨叨》拥有广泛传播度,叨叨领衔的“抖肩舞”还引发各行各业网民模仿。不久前,剧组为新一季《石榴熟了》创作的预热歌曲《黄面爱上烤肉》一上线就获得近百万点击量。
和一些网剧以肢体动作为主的表达方式不同,《石榴熟了》使用了新疆多种少数民族语言,制作者精心译制的普通话字幕能帮助观众快速、准确理解剧情,不漏“笑点”。
《石榴熟了》剧组主创团队的合影。前排左起:摄像助理兼演员乌那尔汗·赛提哈孜、导演艾孜热提艾力·亚森、主演麦麦提吐尔荪·麦麦提艾力、女主角兼造型师祖拜旦木·艾山;后排左起:媒体专员依力夏提·沙地克、摄像助理木扎帕尔·买买提、摄像师兼演员阿布都卡的尔·艾合买提托合提。新华社记者 王菲 摄
“在新疆生活的人们,汉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混着说、混着听是生活里的常事,语言不通、民族不同从来就不是问题。”叨叨说。
迷你剧导演艾孜热提艾力·亚森,也是剧中男二号“白毛毛”扮演者。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的他,普通话和维吾尔语功底都不错,能按不同语言习惯、文化背景准确翻译对白,还能恰到好处地添加网络流行用语,受到各地网民喜爱,也使这部短剧拥有了独特的语言风格。
让更多人在笑声中了解新疆——这是《石榴熟了》的主要创作动力。《石榴熟了》播出不久,就有网友在其官方微博留言说:“原来新疆年轻人的生活也很丰富,你们也打网游英雄联盟吗?有机会的话我们可以线上约战啊。”
“不少人一提起新疆,想的不是满山牛羊,就是唱歌跳舞,并不知道新疆年轻人的生活有很多不同的样子,是很现代、很丰富的。”导演“白毛毛”说,希望更多人了解真实全面的新疆,了解新疆普通人的生活。
实际上,“网红”《石榴熟了》在拍摄之初并不顺利。2015年,同在一家电视购物公司工作的叨叨和白毛毛相识,得知对方也喜欢拍搞笑视频后,便拉着几个同事利用业余时间拍了起来。
在乌鲁木齐市区一处街区,剧组工作人员在进行拍摄(资料图片)。新华社记者 王菲 摄
创作初期,受制于场地、设备、资金等原因,每个人都要身兼数职。他俩负责剧本和剪辑,哈萨克族小伙乌那尔汗·赛提哈孜既要打灯还要录音,女主角祖拜旦木·艾山负责化妆和挑选衣服,阿不都卡的尔·艾合买提托合提则是主力摄像师。如今,最初的7人团队已扩至35人,拍摄器材、道具服装也都配备齐全。
“片子够搞笑了,但光搞笑还不够,我们还想着给社会带来一些积极作用。”海尼扎提·托呼提说。作为团队中唯一的“80”后,既是投资人又是老大哥,他引导剧组协助新疆工商部门、交通部门先后拍摄了反传销、遵守交通规则、文明出行等内容的宣传视频,社会反响很好。
他们还与新疆公安部门合作,创作公益短片《多米诺效应》,讲述几个普通人因吸食毒品而发生的生活变化,揭示了毒品对个人、家庭、社会的毁灭性影响。这部短片在2017年中国禁毒微电影大赛中获得一等奖。
“虽然,我们的名气还不是特别大,但我们的风格有很多人喜欢,只要能让人们在笑声中对新疆有新的认识、在笑声中感悟生活,我们就会继续拍下去。”叨叨说。
这里不仅仅有牛羊和歌舞:请在笑声中了解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