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不喜欢发朋友圈了,而熟悉的人为什么看见了都不愿意点赞?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击中了现代人在社交软件上的矛盾、复杂心理,也击中了现代人在人际交往中的内敛、含蓄、窥视与看客特质。人其实很复杂,既想让人关注自己,又害怕别人关注自己。发不发朋友圈,点不点赞,给那些人点赞,似乎都成了一道道难题。与其复杂的为难,不如简单的操作,干脆不发朋友圈,也不为朋友圈点赞,省得费心费力还不讨好甚至得罪朋友圈里的朋友。
有很长一段时间,小编每天都发一条朋友圈,内容都是自己拍摄的照片和自己写的文章。每天一篇,一天不落,连自己都有点小小的感动,感动自己的坚持,也感动那些每天都为我点赞的朋友。临睡前一定要将自己当天所发朋友圈的照片和文章再认真阅读一遍,生怕出现错字或者语言上有不够妥当的地方。小心翼翼,总是担心某个措辞或者某些话语不当,会引起特定人群的反感。
刚开始的时候,每天点赞的人数非常多,留言评论的也很多。我有一个习惯,凡是留言评论的一定回复,有时候不好回答的就直接用表情符号,使用最多的表情符号是咧嘴笑。有时候光回复就需要30分钟左右的时间,虽然累点,但很快乐,觉得自己的作品有人关注有人评论,有莫名其妙的成就感。虽然这种成就完全是虚幻的,却仍然乐此不疲,照样每天发布朋友圈。
直到去年年底,我不再朋友圈发布任何内容,也不给朋友圈上的任何内容点赞和留言评论。我开始删除不经常联系的朋友,退出各式各样的群,将朋友查看朋友圈内容设置成“近三天可见”,为自己的朋友圈瘦身,也不再参加任何朋友圈推出的活动。
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变化呢?这要从我到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支教经历说起。2018年3月,受组织部门选派,我从渤海之滨来到黄河之南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支教。这里是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交汇地带,是以藏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地区,海拔高,地势高,交通闭塞,地貌独特,氧气稀薄,阳光透彻。这里的一切对我来讲都是新鲜的,几乎每个周末我都要到附近村落和山峰去看看,我用相机拍摄下看到的与众不同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回到住处,挑选美好的图片,配上相应的文字,在朋友圈展示。
这样展示了一段时间,好多朋友看到我发布的精美图片和精美文字,就以为在青藏高原腹地支教是一件十分美好的事情,甚至认为那里一切都很好。但是,他们哪里知道这里的另一面,包括高海拔缺氧,包括饮食不习惯,包括半夜难以入睡,包括孤独寂寞没有朋友,包括交通不便观念落后等等。这些在我的朋友圈里不可能出现,我的朋友圈里只有美好,因为我用发现美好的眼光大量这里的一切,一切都用如初见的心态写进文字,饱含深情。他们哪里知道,在朋友圈里抱怨、哀叹对当地人会有怎样的伤害;他们哪里知道,所有图片都是精心挑选后的呈现;他们哪里知道,所有的文字都是饱含深情的呼唤。
有了这样的错觉和误解,我觉得朋友圈还是少发甚至不发不任何信息才会更安全,否则让人猜想,让己难受。还是不发布的好,还是不点赞的好。
别了,我的朋友圈。但愿我的朋友圈里的朋友过得都比过去好。不发布,不点赞,不等于不牵挂。愿一切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