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天下社会百态

窝案串案多发: 用权太任性,制度变摆设

窝案串案多发: 用权太任性,制度变摆设

  贵州省毕节市纪检监察机关日前查处黔西县人社局相关人员套取中央支持西部农民工技能培训经费案等2起窝案串案,共涉及37人,涉案金额1200余万元。图为5月21日,毕节市纪委工作人员在审查研究案件卷宗。谢中林摄

  各地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件中,利益均沾、集体沦陷的窝案串案比重不小,尤其是在与群众关系密切的农经、建设等领域,此类案件更是时有发生。他们中有的内外勾结,一转手公财民利便落入私人腰包;有的上行下效,认为法不责众,“你捞我也捞”……这些窝案串案成因何在,有哪些危害,又该如何避免?本期记者连线,聚焦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窝案串案。

  ——编者

  窝案串案多发: 用权太任性,制度成摆设

  贵州省赫章县在“民生铸廉”行动中,顺藤摸瓜、深挖细查,发现该县林业系统存在严重违纪违法问题,涉及县林业局及乡镇林业站所工作人员31人。目前,已有3人被移送司法机关,此案仍在进一步调查中。

  这是一起典型的窝案串案,不仅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在本报新闻部网络平台也引发热议。诸如此类,发生在一个领域、一个行业或一个地区的群体性腐败案件近年来频频曝光。

  广东省开平市的邱镇尧告诉记者,他们曾对查处的窝案串案进行过分析,发现发生在土地、交通、水利等工程建设领域的窝案串案占35.8%,发生在城中村建设过程中的窝案串案占32.9%,涉及侵占截留涉农补贴资金的占28.6%。

  浙江省奉化市纪委的魏娜也表示,征地拆迁领域多发窝案串案,“奉化市近三年查处的案件中,征地拆迁领域违纪违法案件共有26件,其中72%都是窝案串案。”

  “一方面是因为这些部门或系统,垄断了一定的公共资源,不是有权,就是‘有钱’。另一方面,对利益的贪恋诱发集体沦陷,相关人员企图通过所谓的集体决策分散责任以逃避惩罚。”江西省金溪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黄德明道出了这些领域窝案串案易发多发的原因所在。

  “很大程度上是‘法不责众’的意识在作祟。”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纪委的张琪搭话道,他们在办案时也发现涉案人员常常会有“人越多、越安全”的思想,掌权的、签字的、管账的都有份,各方利益均沾,出了问题,或凭借厚实的“关系网”化险为夷,或搞攻守同盟、互相掩护,“还有些人总认为天塌下来有‘带头大哥’顶着,自己只是小角色,也不会受到太重的处分。”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各级财政推出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对农村投入不断增加,下拨到基层的涉农资金明目多、涉及面广、资金量大。”福建南平的黄兴华说,这成了一些人眼中的“香饽饽”,南平市下辖邵武市近年来查处了5起发生在群众身边的村干部骗取国家种粮大户粮食补助等惠农窝案,“这些案件有一个共同特点,有些村干部明知道行为违纪违法,却敢于以身试法,除了廉洁自律意识不强外,就是村级组织制度不严,或有制度不执行,还有就是难以形成有效监督。”

内容简介

贵州省毕节市纪检监察机关日前查处黔西县人社局相关人员套取中央支持西部农民工技能培训经费案等2起窝案串案,共涉及37人,涉案金额1200余万元。

浏览:11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