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天下娱乐新闻

要比尺度,比内容,《人民的名义》在此剧面前也要甘拜下风!

《走向共和》第一次以史诗般的艺术笔角全景式地呈现了中华民族推翻帝制、走向共和这一波澜壮阔的艰难历程,气势恢弘地再现了甲午海战、戊戌变法、庚子国变、立宪新政、辛亥革命、隆裕退位、缔造共和等重大历史事件。这是1860-1918 从洋务运动到张勋复辟,一部民主革命血泪史,近代中国屈辱史。说起《走向共和》就不得不提导演张黎,他的作品可都神作,有前段时间重映的《大明王朝》,《军人机密》,豆瓣评分9.0+。

要比尺度,比内容,《人民的名义》在此剧面前也要甘拜下风!

看《走向共和》其实就像是在复习高中历史,翁同龢那种活灵活现的迂腐自大,光绪帝一句一个亲爸爸,让人唏嘘到极致的处境,海防捐、七王爷、张之洞、辜鸿铭,一直到李鸿章的死,光绪帝的死,等等等等,清末部分的戏确实最为精彩,那种让人哭笑不得悲从心来的绝望时时刻刻都在上演,更重要的是,这种艺术感染力源于真实的历史,于是结出的果实就是沉甸甸的想象的历史责任感。

要比尺度,比内容,《人民的名义》在此剧面前也要甘拜下风!

此剧的成功之处之一在于对于历史人物的刻画,李鸿章,慈禧,袁世凯都有新的面目出现在大家面前。尤其是李鸿章,清末北洋大臣,内外斡旋,可谓鞠躬尽瘁,在梁启超找他起义,可做总统之时都是断然拒绝,留下一句“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历史对于评价贬太多,褒太少,不够公正,可能本剧中的李鸿章更接近真实的他吧。借用梁公的话来说“天下惟庸人无咎无誉。举天下人而恶之, 斯可谓非常之奸雄矣乎。举天下人而誉之,斯可谓非常之豪杰矣乎。虽然,天下人云者,常人居其千百,而非常人不得其一,以常人而论非常人,乌见其可?故誉满天下,未必不为乡愿;谤满天下,未必不为伟人。”

要比尺度,比内容,《人民的名义》在此剧面前也要甘拜下风!

《 走向共和》成为一部成功的大剧,靠的不仅仅是它的对历史课本人物的重新刻画,还有尺度大的台词,纵观这些年的电视剧这样的台词再也没有了,想说也不敢说了。比如袁世凯他敢说“背叛一个人和背叛自己的政治道德是两回事,咱们搞的是政治,跟老百姓的道德那是两码事,那些个俗人的道德观念,何足论哉。在政治圈子里,就没有个人道德,团体的利益高于一切,对咱们来说,就是国家利益。”李鸿章能说“要杀人,没人比我更便当了。北洋在手,军权在握,想杀谁,使个眼色,就会有人忙着帮我去杀。正所谓,身怀利器,杀心自起,为官者,不可不戒啊。倘若有了生杀之权,就嗜杀无忌;有了行政之权,就作威作福;有了度支之权,就为己敛财。甚至有一点小小的权力,比如说啊,县衙的差役,收税的小吏,官员的随从,如果把权力都用得无所不用其极,那真是国将不国呀。杏荪哪,一个当权者有了权力,第一要紧的是什么?不是运用权力,也不是滥用权力,而是要遏制自己的权力欲呀!”诸如此种,还有很多很多。

要比尺度,比内容,《人民的名义》在此剧面前也要甘拜下风!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演员的演技,每一位演员都是德高望重的前辈,无论慈禧,李鸿章,袁世凯,孙中山等等等等,无论满清还是民国,对于人物的刻画都相当成功,给观众的感觉就是历史人物就是那个样子,就应该是那个样子,完全符合自己对于历史人物的想法。这大概就是演员对于表演的造诣,表演的力量。也就是这种力量才能让此剧成为一部名垂影史的神剧。

对比如今的粗制滥造,这部剧都不屑与之做比,最近的《人民的名义》还是不错的,希望以后能有多一些这样的国产剧吧。

浏览:15次

内容简介2017-04-13 20:56:25

《走向共和》第一次以史诗般的艺术笔角全景式地呈现了中华民族推翻帝制、走向共和这一波澜壮阔的艰难历程,气势恢弘地再现了甲午海战、戊戌变法、庚子国变、立宪新政、辛亥革命、隆裕退位、缔造共和等重大历史事件。这是1860-1918 从洋务运动到张勋复辟,一部民主革命血泪史,近代中国屈辱史。说起《走向共和》就不得不提导演张黎,他的作品可都神作,有前段时间重映的《大明王朝》,《军人机密》,豆瓣评分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