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天下娱乐新闻

刘欢和弟弟刘啸合唱《糊涂的爱》,两人长相和声音太像了,音量不开大你都听不出谁跟谁

这个视频包括刘欢的《情怨》以及他和弟弟合唱的《糊涂的爱》,兄弟两人的声音真是太像了。

刘欢是个熟悉的陌生人。

刘欢和弟弟刘啸合唱《糊涂的爱》,两人长相和声音太像了,音量不开大你都听不出谁跟谁

从《弯弯的月亮》,到《好汉歌》,到08奥运主题曲。每个八零后都可以说是听刘欢的歌长大的。

这几年抛头露面的机会也多,比如《好歌曲》,《好声音》(尽管这肯定是个错误的选择)。至情至性,慷慨激昂,不时还唱几首,魅力属于知性和感性的融合,几乎零负评。

然而这不是我偏爱的刘欢。我偏爱的刘欢是这样儿的——

其一 《映山红》

选自刘欢专辑《六十年代生人》。这是一张翻唱六七十年代老歌的专辑,包括电影插曲、童谣、台湾民歌、外国歌曲。编曲的人诸如叶小纲、三宝和捞仔等,皆一时之选。包容POP ROCK、TECHNO、E-Metal等流行元素,风格丰富多彩。

刘欢和弟弟刘啸合唱《糊涂的爱》,两人长相和声音太像了,音量不开大你都听不出谁跟谁

《映山红》显然在刘欢的心中地位颇重,在专辑的头尾两次出现,最后的版本是五重奏。欢哥的唱功自不必说了,将一首红色歌曲唱得如此情致横生,波澜迭起,令人陶醉,十分佩服。一首歌的艺术魅力如何穿透时代的局限,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欢哥说:“60年代,对于我们上一代的人可能是家灾国难;对于我们下一代的人可能是天方夜谭;对于我们,可能只是似真似幻的童年。每个人各自的童年或幸福或苦难,我们记住了很多,可能也忘记了很多,可是当那些回荡在记忆深处的旋律飘然而至,心底的咏唱就印证了一切,再癫狂的时代都会留下一些美好,因为有人在,因为有音乐在。”

顺带一说,专辑的全称是《六十年代生人——给我的同龄人及后代》。

其二 《情怨》、《去者》

个人最爱的刘欢两首歌,1996年电视剧《胡雪岩》的插曲。

欢哥创造了一种全新的音乐形式,将中国戏剧元素和流行音乐完美地融合起来。这一点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也不过分。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但纯粹民族的戏剧,终究属于小众,不与时代和流行音乐结合,没有生路。

他当然并非这种风格的唯一实践者——从崔健时代的唢呐、古筝入摇滚,香港的顾嘉辉一系列杰作,到零点乐队的《粉墨人生》,再到后来张大春和周华健的合作,等等。但从民族和流行的结合度与前瞻性而言,欢哥毫无疑问是大陆的佼佼者。

与这两首歌比较起来,周董的“中国风”,流行远过于“民族”,无非过家家而已。

刘欢和弟弟刘啸合唱《糊涂的爱》,两人长相和声音太像了,音量不开大你都听不出谁跟谁

其三 他们眼中的刘欢

欢哥平时似乎比较“迷糊”,据他的太太说,一天大部分时间,他即使睁着眼睛,也很少搭理人,对谁都一样。熟人跟他打招呼,他常常面无表情就“嗯”一声,声音还特小,“……我希望所有的人都对他宽容一点,因为他此时多半处于半睡眠状态。”

老友成方圆说,他是个性情中人。有一回他们去阿根廷演出,在当地一个酒吧里,一位演奏CHARANGO (听上去像‘踩烂狗’,一种类似吉他的弹拨乐器) 的乐手,把一首国人耳熟能详的《山鹰》 演奏得如泣如诉,荡气回肠,欢哥深受感动,“眼睛里都含满了泪水”。此后,他的行李中常有一把‘踩烂狗’,没事就拿出来弹。

若干年前,他所认同的一位乐评人这样评价他:

“他是成名最奇特,成名时间最长的歌手;他的音乐从未时尚过,但也从未过时过;他远离歌坛的热闹生活却一直被大众和歌坛所尊重;他一直无欲无求却又获得别人难以得到的众多机会;他一直以学校和教师为荣,但他的歌曲却获得中国最大众化的认同。”

概括得再好也没有了。

浏览:3次

内容简介2017-06-24 13:21:22

这个视频包括刘欢的《情怨》以及他和弟弟合唱的《糊涂的爱》,兄弟两人的声音真是太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