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天下娱乐新闻

95后重“颜值”多过剧情,90后追“爱情”喜“轻松”

95后重“颜值”多过剧情,90后追“爱情”喜“轻松”

记者 李昕也

暑期,作为年度最重要的一个电影档期,历来是片商的必争之地,喜剧片、爱情片、动作片、科幻片、动画片、惊悚片等轮番轰炸,吸引着众多的90后、00后涌入影院,“如果有喜欢的演员,就不考虑电影内容”、“口碑好就会去看,单纯喜欢电影而已”。记者发现,95后和90后的观影习惯也不相同。

95后和00后重“颜值” 喜欢的电影类型多变

上周末在星梦国际影城,上初二的王岩和同学刚看完大鹏和范伟主演的《父子雄兵》说:“去年看了大鹏的《煎饼侠》,挺喜欢他的,今年的《父子雄兵》虽然故事一般,但剧中的父子情深还是很感人,尤其是片尾主创人员和父亲的合影,配上音乐,让人忍不住想哭。想到自己平常很少和父亲合影,心里挺内疚的。”

王岩对电影类型并没有特别的偏好,“学习不忙的时候就来看,动作片、科幻片、动画片都爱看,有时候在网上看到口碑好的电影就会来,有时还会因为电影里颜值高的演员来看。”

“我特别想看《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高中生赵倩告诉记者,自己非常喜欢杨洋,有杨洋的电影几乎都看过。打算首映当天和姐姐一块儿看《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第二天和闺蜜再去看一遍。

19岁的王一诺,看《悟空传》是因为里面有喜欢的彭于晏和余文乐, “除了明星,里面的造型、特效也很不错!”王一诺平时没有什么好玩的去处,看电影成了她和朋友最大的爱好。自己看电影没有特定的类型,主要看主演是谁,其次看广告宣传以及影迷的评价。“之前还和朋友一起看了恐怖片《京城81号Ⅱ》,没想到看的人还挺多。”

星梦国际影城许经理告诉记者,暑期中青少年观影的比较多,大多成群结队。青春类影片,尤其是“小鲜肉”明星普遍受到初、高中生喜爱,甚至有初中生直接问前台客服“有鹿晗的电影吗?”但许经理坦言,这部分00后、95后对影片的类型比较随意,喜剧片、动画片、动作片都看。“像恐怖片比较冷门,我们以前只在晚上安排一场,现在《京城81号Ⅱ》按正常排片,一天近10场,6个放映厅900多个座位,头一天上映时,每场的上座率达80%,有一场将近满场,00后、95后占大多数。

90后追“爱情”喜“轻松” 80后“合家欢”型是首选

26岁的刘乔瑜抓住了“90后”的尾巴,她和男朋友平均一周就会看一场电影,“我一般爱看很大众的电影,比如爱情片、喜剧片,口碑比较好,或者比较火就去看看。《神偷奶爸3》虽然是动画片,但我也看了,主要是自己不喜欢主题特别沉重、深刻的电影,觉得看电影主要就是为了放松。”

采访中记者发现,剧情轻松的电影已成为很多市民观影的首选。完美世界影城(华北店)于经理告诉记者,年龄段在25岁左右的影迷比较喜欢爱情片、喜剧片或者投资大、演员阵容强的“大片”。80后市民现在很多“拉家带口”,即使经常来也是陪孩子观影,首选喜剧片和动画片这种全家欢型的电影。

“去电影院看电影,肯定是以孩子为主,看一些轻松的、老少皆宜的电影,比如《父子雄兵》《神偷奶爸3》”80后孙宇说,自己比较喜欢动作片、科幻片,可平时工作这么忙,已经有两三年没有看自己喜欢的电影了。

消费群体需求“多样化” 质量是电影的“生命线”

业内人士表示,90后肯定是电影消费的一个重要群体,有旺盛的文化消费和人际交往需求,此外,相比其他娱乐消费来说,电影性价比较高,可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要。

但过去一年,“爆款电影”、“票房黑马”越来越少,分众化、差异化的电影越来越多,随着00后、90后进入影院,观影经验越来越丰富,观影的多样性特征会越来越突出,这样也会反过来推动中国电影创作风格的多元化。但不管怎样,质量才是电影的“生命线”,题材故事的新颖度、情节和人物的吸引力、是否能引起观众思想和情感的共鸣,这些都是赢得口碑和市场的关键。

浏览:0次

内容简介2017-07-25 01:31:03

95后重“颜值”多过剧情,90后追“爱情”喜“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