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猎云网 作者 / 西龙
矮大紧跟高晓松不一样。
" 高晓松从小受到的教育是纵横四海,改造世界,但矮大紧不是,他好吃懒做,最大的理想就是不劳而获。" 在《矮大紧指北》的发刊词上,高晓松如此说。
矮大紧是高晓松三个字的反义词,高矮、小大、松紧。是观众调侃音乐人、词曲创作者、制作人、导演、脱口秀节目主持人高晓松的一种说法。
《矮大紧指北》是一档由蜻蜓 FM 与高晓松联合出品的付费音频节目,总计 156 期,每周 3 期,售价 200 元 / 年。6 月 12 日,《矮大紧指北》正式在蜻蜓 FM 开播,上线仅一个月,付费用户即超 10 万,总收入超 2000 万,成为当下音频类节目的 " 网红 "。
节目分为 " 文青手册 "、" 闲情偶寄 "、" 指北排行榜 " 三个部分,定位于 " 品位提升 "。节目不讲类似于 " 得到 " 专栏那种逆人性的 " 知 ",要讲顺人性的 " 识 ",在和用户的侃侃而谈中让用户解压,顺便增长见识。高晓松说希望听了节目的人都能够更加快乐、更加幸福,而不仅仅是更加成功。
"《高晓松指南》已经聊了这么多年,所以这次就换成《矮大紧指北》。" 谈到节目名称,高晓松解释说。对于节目内容,高晓松认为," 其实就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一个聊天节目,陪你聊的是有独特精神文化的百晓生。"
" 录的时候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幸福。" 高晓松说。" 因为你坐在一个小屋子里,或者坐在自己窗前,一个人也没有,就自己对着话筒。窗外可能是夜色或者人来人往,带着耳机,边上还有点儿消音板之类的东西,突然间找到了当年认真做唱片的感觉。"
利润比卖白粉还高
" 之所以想到帮高晓松做音频,是因为我们发现《晓说》在蜻蜓 FM 的播放量超过了视频,这档节目很多人说不是为了看脸,而是为了听他的声音,所以高晓松更适合做音频。" 蜻蜓 FM 总裁钟文明在 2017 网易未来科技峰会说道。
但是对于这档节目,蜻蜓 FM 起初还是有顾虑的,在当下这种追求技能学习的知识焦虑时代,用户会为这种侃侃而谈的节目形式买单吗 ?
但事实证明,这些高晓松根据蜻蜓 FM 平台数据有针对性制作的内容,观众们是买账的。甚至还有用户抱怨节目时长太短,听得不够过瘾。
对此钟文明认为,高晓松的节目一直质量很高,这次推出付费,用户为喜欢的内容买单是实至名归。而且他认为,十万只是一个开始。" 目前这档节目在没有宣传推广的情况下,才一个月,付费用户就超过 10 万,后面还有 11 个月,大家可以算算这笔账。"
"200 元对于音频节目来讲,其实价格并不低,已经超过优酷、爱奇艺等视频平台一年的会员价格,而这还只是一个节目。" 一位业内人士说道。
作为一个知名网红和大 IP,高晓松之前无论是《晓松奇谈》、《晓说》还是《奇葩说》都是视频,而且都是免费的,收入或变现主要靠广告。而这一次,是高晓松在全音频领域的首次实践,并且是首次试水内容付费,同时也是蜻蜓 FM 在付费领域的一次重要尝试。
就在《矮大紧指北》不断创行业新高的同时,蜻蜓 FM 另一款与作家蒋勋合作的付费音频节目《细说红楼梦》,目前累计播放量也超过 2 亿次。
而此前,吴晓波与蜻蜓 FM 联合打造的首款付费节目《腾讯是怎样长大的》也卖出了 88 元的价格,这档节目只有 5 期,节目总时长也只有 300 分钟,但无论是收听数量和收入均超出预期,成为付费精品专区第一个 " 爆款 "。此后,包括蒋勋、冯仑、梁宏达、梁冬、金庸武侠全集等付费内容纷纷上线。
" 我们这个行业还很新,但潜力非常大,大在哪里呢?我们一旦赚钱就是暴利,因为我们成本远远低于他们,但我们赚的钱可能跟他们一样,甚至超过他们,比卖白粉还高。" 钟文明说。
而据一位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全国各地的广播电视台基本都是靠电台养着电视台。" 国内有一家广播电视台,去年全年在广播电台的投入只有 1 个亿,但收入却达到 7 个亿。" 他说道。
之所以有如此高的收益率,原因就在于与视频相比,音频的制作成本更为可控,制作门槛也更低。广播电台的运营成本除了设备的维护以外,其他主要就是人力成本。但视频不同,除了场地道具、拍摄剪辑、宣传推广等费用,往往还有艺人高额的酬劳。
而对于互联网音频平台,以前盈利模式主要是卖广告。"CPM10 块钱,1000 人看见后广告主给你 10 块。现在做付费,高晓松卖 200,蒋勋卖 100,1000 人里有一个人转化了、付费了,就是 10 倍;10 个人转化了就是 100 倍,整个商业模式一下子拉高了。" 钟文明解释说。
因此,虽然电视吸引了更多人的目光,但电视往往不挣钱,甚至还在赔钱。而往往被人忽视的广播电台,却有着非常好的收益。
音频付费的风口来了?
在移动互联网的场景下,音频是唯一具有伴随属性的媒体。当用户眼睛被占用的时候,音频就成为一种非常方便获取信息和娱乐的途径与方式。
" 文字很方便,视频很生动,但它们最大的问题是不便携,人们在走路、开车、做家务时,都没办法看东西,但可以听,在这些场景,视频再好也打不进,声音具有独占性。" 钟文明将这比作 " 平行的时空 ",他认为,未来音频的渗透空间非常大。
而在喜马拉雅 FM 联合创始人、联席 CEO 余建军看来,音频的机会在于帮用户 " 省时间 " 而非 " 抢时间 "。
如今,人们学习的方式已经不仅限于书本。而是一个由网络、视频、音频、实体书籍等组成的多媒体矩阵,通过对媒体矩阵里不同媒体的有机调用和结合,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相比起其他媒体形式,音频是人们获取知识成本最低且最能被碎片化利用的工具。
且随着移动端内容越来越丰富,人们每天沉迷在手机上的时间也越来越多,这让眼睛已经不堪重负,极度疲劳。因此对于大部分不需要借助视频来表达的内容,比如英语、相声、知识等等,可以让用户更多地采用听的方式。这些都为移动互联网音频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据蜻蜓 FM 提供的数据显示,《矮大紧指北》的订阅听众接近半数是上班族,男性略高于女性,而北上广和江浙是订阅量最高的地区。在这些较发达地区,人们对于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学习有着更强烈的需求。
目前,除了蜻蜓 FM 外,包括喜马拉雅 FM、懒人听书、罗辑思维等在内的各大平台均已布局付费音频领域。而除了传统音频服务商之外,行业内也不乏新的入局者,不少新媒体也分别推出了各自的知识付费会员服务。
今年开始,喜马拉雅 FM 就尝试推出了一系列付费音频。如马东与奇葩团队推出的《好好说话》,售价 199 元,首日销售额突破 500 万元,10 天销售额突破 1000 万元;吴晓波的《吴晓波频道》播放量 1.33 亿,粉丝数 96.8 万,其中付费板块 " 每天听见吴晓波 " 获得了 230 万次播放量。
除此之外,喜马拉雅 FM 打造的内容消费行业首个会员日的成绩单也颇为抢眼,截至目前," 会员日 " 已召集 342 万会员,期间会员共产生知识消费 6114 万元。
余建军认为,付费是更好筛选用户体验的方式。有了付费模式,很多优质内容就会加入进来,这个市场会越来越繁荣。在分众化时代,除了精准广告和以打赏、会员、粉丝圈为代表的粉丝经济以及与音频有关的智能硬件市场,内容付费是比广告更好的商业模式。
而钟文明则将音频付费产品,定义为 " 教育的内核,出版的外衣和传媒的表达 ",他认为,它既像一个教育课程,又像一个出版物,还像一个碎片时间的产品。
据媒体报道,2016 年,有知识付费意愿的用户暴涨了 3 倍,付费用户达到近 5000 万人,市场规模在 100-150 亿元左右,而 2017 年这一数字有望达到 300-500 亿元。
对此,爱音斯坦 FM 创始人解卿表示," 中国网民越来越愿意为喜欢的内容买单,这是付费内容崛起的重要信号,而付费未来也将成为互联网音频平台一个很重要的盈利模式。其中个人成长,财富增值,教育求学,健康养生和明星大咖是用户付费意愿最强烈的五个领域。"
目前付费音频几乎所有热门音频节目的背后都离不开 IP 支撑。《好好说话》背后是《奇葩说》的余热,《矮大紧指北》、《吴晓波频道》等火热的背后,也是网络大 IP 的支撑。因此,对于互联网音频平台来讲,引进优质内容以及大 IP,是平台留住用户群并增加复购率的重要方式。
有传闻称,为了争夺高晓松,另外一家平台开出了高于蜻蜓 FM 好几倍的价格。而蜻蜓 FM 之所以能吸引到高晓松,与优酷是蜻蜓 FM 的股东不无关系,高晓松目前是阿里娱乐战略委员会主席。
今年 3 月,罗振宇正式宣布《罗辑思维》将从视频转向音频,并且不再全平台分发,只在得到 APP 播出。这意味着,原本在喜马拉雅等第三方平台收听《逻辑思维》的用户,要想继续听到罗胖的声音,就不得不转战到得到 APP 上。
" 目前已经证明用户是愿意接受付费音频内容的,但是用户大多会跟随内容走,因此对于头部内容的争夺会越来越激烈。"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他认为,未来对于大 IP 的争夺,将成为各平台胜负的关键。
虽然音频领域的竞争并没有视频激烈,但好的 IP 却更加难得。" 听的内容比视频要求更高,而且要更精品,因为视频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音频的表现手段很单一,只能用声音。" 解卿告诉猎云网。
" 我们选的主播要有跨界能力,我们也找过很多大学教授,底蕴很强,但网感不够,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像高晓松这种,底蕴很强、网感也高。" 钟文明表示。
而除了高晓松、吴晓波这样的网络大咖,在互联网音频平台上,还有一个个怀揣梦想的普通主播,他们在不断创作内容的同时,音频 APP 也成为他们内容创业的平台。据钟文明介绍,目前在蜻蜓 FM 平台上,有超过 1.5 万名签约主播,他们有些是来自传统电台的主持人,有些是某个垂直领域的意见领袖。
余建军判断,类似 " 知识网红 " 的现象,未来在互联网领域应该会更加常态化,因此,互联网音频平台要成为内容创业孵化平台,提供内容、数据和推广服务,包括商业化、众创空间以及贯穿产业上下游的一整套服务。
声音的秘密
广播电台曾经是几代人的共同记忆。
但是随着电视、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广播开始陷入了长时间的衰落。直到私家车普及率的提升,广播的颓势才开始扭转。而如今,随着移动音频 APP 的出现,广播又开始重回人们的视线。
" 记得小时候,每天都会按时打开收音机,收听评书大师袁阔成讲的《三国演义》,因为错过就听不到了,而现在随时随地就可以在手机 APP 中听到,还可以下载到手机中。" 在北京工作的林华说道。现在每天在上班路上,他都会听一段《三国演义》,他觉得又找回了儿时的记忆。
作为国内首家网络音频平台,蜻蜓 FM2011 年进入移动端市场。" 蜻蜓 FM 是中国第一家网络电台,但到今天,我们的内容已经远远不止电台内容了,现在电台内容可能只占我们内容的三分之一不到。" 钟文明介绍说。
据蜻蜓 FM 负责人介绍,目前在蜻蜓平台,已收录了全国 3000 多家广播电台、1000 多家高校电台,聚合超过 900 万小时的有声节目。
除蜻蜓 FM 外,此后又出现了喜马拉雅 FM、考拉 FM、多听 FM、荔枝 FM、凤凰 FM、优听 radio 等综合性平台,以及懒人听书等细分领域垂直平台。几年时间,蜻蜓 FM 和喜马拉雅 FM 就已成为用户量过亿的互联网公司。
据余建军介绍,目前在喜马拉雅 FM 平台,拥有 3 亿手机用户,2000 万车载、穿戴、音响智能设备用户。而蜻蜓 FM 也拥有超过 2 亿用户。
" 传统广播电台是直播,不存在点播更不存在下载,且著作权方将广播电台事实上视为一种推广的手段。但到了网络音频时代,网络音频可以点播,还可以下载。"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魏武挥认为。因此,有业内人士认为,互联网音频平台使得声音正从传统的推广渠道,向内容平台转变。
有媒体统计,目前国内互联网音频行业的市场规模在 200 亿左右,五年内可以达到千亿规模。而这与资本的强势介入也有很大关系,如今,蜻蜓 FM 已经在稳步推进其创业板上市计划。
在经历了多年的沉淀之后,曾经几乎处于 " 冰点 " 的音频行业,如今正成为创业者、用户和资本追逐的 " 热点 "。
但与此同时,广播的天花板也较为明显," 音频的瓶颈在于不可视性,比如美食、旅游或是舞蹈,就不能用音频的方式呈现。" 解卿告诉猎云网。
据他介绍,2016 年全行业广告收入不到 209 亿,作为声音科技技术领导者,科大讯飞的市值 400 亿不到,一些开创比较早的移动电台目前的估值也就是几十亿。而要打开这个天花板,突破音频的单一概念非常关键。
去年 7 月,广电总局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广播电视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意见》。《意见》指出,努力寻求广播电视与政务、商务、教育、医疗、旅游、金融、农业、环保等相关行业合作与融合的有效路径。声音产品不仅仅用于传播信息,还要融入公共服务,打造以声音为纽带或工具的服务产品,探索产业化路径。
据他介绍,爱音斯坦 FM 正在与武汉市政府,武汉广播电视台合作推出《声音武汉》,为用户提供这座城市的详尽声音介绍,包括地方节日、当地音乐、歌曲、小说、诗歌和时事新闻报道,以及广播特写、广播剧等。内容可能是一个建筑,也可能是一位艺术家,还可能是这个地方发生的历史事件。这种基于位置附加声音的服务,让 " 声音 + 旅游 " 成为可能。
只是开始
在拥有了大量用户之后,互联网音频平台也在积极寻求变现渠道。从贴片广告、开屏广告,到跳出智能手机,开始进入汽车、互联网电视、智能手表、音响等硬件领域。
据钟文明介绍,目前整个音频行业的月活才一个亿,而视频是十个亿。" 我们整个在手机端的渗透率可能只有 10% 到 20%,我相信未来能到 50%。虽然在手机端我们的渗透率不如视频,但我们相信,在人工智能时代,在车载、家居上面,音频的渗透率一定会超过视频。"
蜻蜓 FM 联合创始人兼 CEO 杨廷皓认为,互联网音频行业的未来不容低估。他表示,智能手机的出现和兴起让音频行业迎来了第一波红利,而与音频相关的工具载体以及人工智能、大数据的兴起,将成为音频行业发展的第二波和第三波红利。
这其中,车内是音频重要的使用场景,越来越多的音频服务商也看到了车内使用场景巨大的市场价值。事实上,音频作为一个伴随性的传播媒介是最适合车内的娱乐互动方式,而且车内用户也是消费音频内容的最大群体。
除此之外,未来音频会更多的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以及智能硬件相结合。
" 音频跟人工智能有紧密的关系,甚至可以说非常非常重要的关系,因为音频是人工智能的入口。基于这个认识,从蜻蜓 FM 创立第一天开始,我们就一直在做音频和人工智能的探索。" 钟文明说道,在他看来,在人工智能时代,音频内容的使用场景和机会是有可能超过视频的。
在智能硬件领域,目前喜马拉雅 FM 推出了自己的智能硬件产品小雅音响。此外,一些智能硬件产品,也希望将音频内容搬上自己的硬件,为用户提供更多元化的服务以及交互方式。
此外,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只会简单播音的主播极有可能被人工智能替代。
" 目前人工智能已经可以播报新闻资讯了,并且可以带来良好的用户体验,但是像小说等形式,还缺少一些情感。" 解卿告诉猎云网。
钟文明认为,通过 TTS ( 文本转语言 ( TextToSpeech ) ) 语音合成技术,精品音频内容的生产会变得更简单。" 比如,我们采用语音合成的技术,让策划写好文字,然后通过 TTS 技术直接转化成语音播放,而且还可以选择不同人的声音。
" 我们现在有数万名签约主播,听上去这个数字挺丰富的,但对于我们来讲,实际上是很累的一件事儿,因为你要跟一个个主播做对接,做审核,还要做客服。" 所以,钟文明在想,能不能变成只服务一万名主播,或者变成服务三千名主播,其余的都交给人工智能来解决。
虽然,未来主播或许将被人工智能所替代,但眼下,各家平台还是需要更多的主播尤其是大 IP 来为用户持续不断的提供优质内容,这场竞争的格局还远没有定型。
《矮大紧指北》的出现只是开始!
“矮大紧”上线首月收入破 2000 万,声音付费背后还有哪些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