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狼 2》上映后的第一时间就去看了,没有想到票房居然汹涌到这个地步。说实在的,被《战狼》恶心到了,当《战狼 2》上映之初,原没报任何期望。但看完《战狼 2》,被震到了。它不仅十分精彩,还直接甩《战狼》十条街。那种感觉,就像是被《美国队长》腻歪到了,但是《美国队长 2》却出乎预料地精彩,从各个层面都拔高了 IP 的层次。
不能说《战狼 2》有多优秀,这种片扔到好莱坞里去,也就一个中量级,各种元素早就被类型化了,差不多就是《第一滴血》+《敢死队》。但是这种军事动作题材,不要说大陆没有,整个华语圈都没有,《战狼》系列填补了一个空白。当然填补空白不代表就优秀,杨幂的《逆时营救》也填补了科幻领域的空白,但依然是垃圾。《战狼 2》在《战狼》很垃圾的情况下,玩出了新花火,而且那种拳拳到肉的感觉,正符合了当前动作电影的主流。很好莱坞,很主流,再加上廉价的爱国情怀,《战狼 2》赢了。但票房飙升到目前这个局面,而且还在不停往上增,这就明显虚高了,谁敢说《战狼 2》就比《阿凡达》好,只是中国电影市场被憋久了,高蓄的势能借机喷泄而出。只能说,《战狼 2》生逢其时。
在好好评论《战狼 2》之前,先回望一下《战狼》。这个第一部实在是太扯蛋了,除了动作戏挺激烈,其余几乎没有几个亮点,只有口号喊的山响,使得整个影片都是意淫的产物。所谓 "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是班固写的《汉书》里西汉守边将官陈汤的话。陈汤当时是西域副校尉,相当于现在西北边防副司令员。那时,彪悍的匈奴分为了两支,一直是亲汉朝的南匈奴呼韩邪单于,另外一支是反汉的北匈奴呼屠吾斯(郅支单于)。呼屠吾斯的地盘大概位于今天的吉尔吉斯共和国伊塞克湖东南一代,都城为赤谷城(今天的吉尔吉斯斯坦伊什提克)。在那里他们经常越过葱岭(今帕米尔高原和喀喇昆仓山总称),侵扰大汉西域一代。而身为西域都护府首长的都校尉甘延寿又画地为牢,不愿意对外出击,于是身为副手的陈汤假传圣旨,主动派兵出击,进而一举灭掉了郅支单于,斩杀呼屠吾斯及其王后太子、王以下 1500 余人,俘获千余人,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 " 郅支之战 ",一举奠定了汉朝在西域的宗主国地位。但因为陈汤假传圣旨,这属于大逆不道,死罪当斩。陈汤赶紧为自己的行为进行辩解,于是抢在降罪诏书下达之前,抢先上书,并在奏折上写出了 "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的口号,这句响当当的话镇住了当时的皇帝汉元帝,陈汤被免去了死罪,还得到了封迁。
陈汤针对的是远在吉尔吉斯斯坦的匈奴,那里远离大汉疆域,所谓 "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是实打实的宣言,绝非空喊。陈汤一举,灭了北匈奴,还让南匈奴死心塌地地归顺中央,大汉疆域平定多年。而《战狼》里就可笑得多,一支国外雇佣军小分队进入了中国境内,他们可不是为了推翻我朝政权来的,充其量不过是偷鸡摸狗的骚扰而已,就为了这,我堂堂中华煌煌大国就派出了最为精锐的特种部队,一再吆喝 "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 来为自己打气助威,实在是杀鸡用牛刀,为方家所笑。所谓 " 手瘾健体,意淫强国 ",大致就是这样吧。在虚假高潮中,动用精锐之师,拼死拼活才完成了任务,这算哪门子扬国威?简直是制造笑话!跟陈汤的境界,实在是差得太远。打爱国牌,激扬民族情绪,这种手段实在是不够逼格,看起来很 low,这种电影思路与 1980 年代香港电影高峰时期的操作手段差不多,以打民族牌来作为商业招牌,忽悠观众。从《霍元甲》到《黄飞鸿》,无不是打民族牌,以撩拨民众情绪,来制造虚假的高潮,然后在集体意淫中把票房赚到极致。这种思路,直到《叶问》时,还依然如此,实在是没有进步,也昭示着传统动作片的无以为继。
《战狼》能够脱颖而出,在于他开辟了一个新的局面,脱离了传统动作片单纯的侠义精神,开始与现代军事进行结合,这迎合了互联网社会军事话题火热的局面。要知道,在各大门户网站里,军事频道一直是不二的流量大户,包括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在内,军事频道也一直是收视率居高不下的频道,吴京的眼光迎合了这种需要,成为华语圈电影不多的展示中国特种兵精神面貌的影片,又加上二三线院线的快速崛起,《战狼》之成为了当年票房黑马,其实深有背景。传统武侠片的没落是不争的事实,仅靠一两部《剑雨》《绣春刀》是很难再次推高这股浪潮的。
票房就是硬道理。《战狼》的胜利显然给了吴京足够底气,如果《战狼》还是小打小闹的话,那么《战狼 2》已经是全面升级,实现了他想要表达就表达的东西,整个制作也成熟了,终于完成了对《战狼》的全面升级与超越。
《战狼 2》的胜利,许多人开始鼓吹中国电影的胜利。究其然,是电影工业的胜利,而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胜利,也不是中国文化表现形式的胜利,恰恰是吴京利用了好莱坞铺就的电影工业的模式,利用了好莱坞的故事套路,讲了一个披着中国外衣的好莱坞式故事。这一点上,早在《功夫熊猫》式已经被证明了行之有效,更早之前的《花木兰》也已证明过。没有人会认为《功夫熊猫》是中国电影,但拆解开这部好莱坞动画片,却发现用来支撑电影的各种文化元素都是中国的。这不能说是好莱坞打脸中国文化,只能说好莱坞太过于聪明。就像《末代皇帝》一样,讲的是中国故事,但讲故事的人是老外,表现的精神内核也是老外想要表现的。只是,现在变成了《战狼 2》,是一个聪明的中国人学会了老外的那些花招而已。
如上所说,《战狼 2》的故事模式像极了《最后一滴血》+《敢死队》。它讲的是一个孤单英雄,敢于深入敌后,经过一番浴血战斗,终于完成了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且,这个英雄,开始的时候,还不是单纯的高大上,不是天生的英雄,还带点痞,有些污点。在经过磨砺之后,才终于成为顶天立地的大英雄。这样的故事这样的英雄塑造,是典型的好莱坞式打造方式。它反映的是个人英雄主义的套路,是美国梦的实现的过程。
" 美国梦 " 是指任何人,不管你什么出身,不管你的过去如何,只要你肯努力,只要你肯付出,就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完成了不起的成就。吴京饰演的冷锋,在第一部之中开始时浑身上下都带有一种流里流气的痞劲儿,怎么都不像一个中国官方媒体报道渲染出来的英雄人物,到了《战狼 2》开篇时更是身穿军装打倒拆迁队的平民,实在是有违传统英雄的套路,甚至有污蔑中国军人的嫌疑,却恰好符合了好莱坞英雄的套路,开始不那么起眼,不那么讨人喜欢,然后在常人都不能完成任务的时候,只有他能够深入一般人不敢深入的地带,去完成一般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且,为了增加戏剧性,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还要经历一些挫折,甚至还会因为他的失手,造成一些额外的伤亡。但最终,功大于过,任务还是要超额完成。就是美国梦实现的过程,也是英雄炼成的过程,还因为这个过程是个人单独完成的,因此就成为展示个人英雄主义过程。个人英雄主义是个人主义的极端表现形式,它是与集体主义是相对而言的。
而中国文化的传统是什么,武上是侠义精神,文上是才子佳人,都是高大全,压根不存在污点英雄。像李逵那样两把板斧切菜剁瓜一样往普通百姓脑门上招呼的行为,都不会被看作是污点,反而是表现他英雄性格的方式,那样写恰恰是为了突出他的性格为了凸显他的英雄行为,而不是表现污点英雄。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没有武侠的概念,一直是侠义或者侠客的称谓,行侠仗义是英雄人物的主要行为准则。为的是仁是义,是知恩图报,很少上升到国家层面上去。从战国时期的荆轲到唐时代的虬髯客再到清末的吕四娘、大刀王五,无不如此,明末的《水浒传》倒是提到了 " 替天行道 ",但这不过是为打家劫舍的一种辩护而已。直到金庸才真正将西方文化融合进来,提出了 "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但这已经不是纯粹的传统文化了。侯孝贤的《聂隐娘》,描写聂隐娘在个人在家国局势前的拿捏不定,写个人的抉择,也是现代人的眼光,而不是还原大唐旧时的模样,尽管侯孝贤已经做的非常好了。《战狼 2》中的冷锋深入敌后的开始,就是为了完成国家的使命去的,这种特工式的英雄,已经是典型的现代文化中的英雄主义了,也是西方文化中英雄的东方式再现。中国传统文化中,史书里的正面人物如岳飞,他也是秉承国家主义而动,但在国家前面一定是先有一个 " 忠君 ",之后才是 " 报国 ",并不是那么的纯粹。冷锋就纯粹的多,只为了国家,为了祖国的人民,甚至还有国际主义精神,为了救治他国的人民。
说了半天,可能已经把人绕晕了。我想说的是,《战狼 2》其实是世界文化大一统的胜利,是中国文化吸纳了西方文化之后胜利,而不是单纯的中国文化的胜利。我们总是要向外输出我们的文化精髓,要输入中国自己的东西。其实,从《战狼 2》看并不是这样。如果你非觉得这就是中国文化的胜利,那么你一定是从根子上承认了西方文化已经进入了我们的文化精髓之中。文化本没有先进与落后,也不应该分为中西。其实中国传统文化中早在汉唐宋元就不断就吸纳了汉文化圈之外的各种文明的入侵,并融化在自己的文化因子之中。现在中国文化要想崛起,还必须要更为开放拥有更大的胸怀才行。一部《战狼 2》远不是中国文化的胜利,还差得远呢。
说到底,《战狼 2》不过是一部好莱坞中等制造的 B 级片而已,票房的高涨并不能证明什么。这只能说明好莱坞的模式是行之有效的,中国大众依然喜欢这一套。以好莱坞的方式战胜好莱坞,师夷长技以制夷,如果把这种个案当做就当成是中国文化的胜利,那只能证明我们依然还处于文明的初级阶段而已。《战狼 2》是一个典型的好莱坞式的故事,在制作上也没有《功夫熊猫》那么精巧与细致。所以,且不要意淫,等有个十部八部的《战狼 2》之后,再说中国文化的胜利也不迟。
战狼 2,以好莱坞的方式打败好莱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