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国际唱片业协会是香港唯一一个第三方销量认证机构,除此之外的香港歌手销量都是没有经过ifpi 官方承认的野榜,我们看看上面的梅艳芳成绩
第一张白金心债(1983年)
第二张白金赤色梅艳芳(1984年)
第三四张白金梅艳芳和飞跃舞台(1985年)
第五至第九张专辑(1988年)( 一年五张专辑看似成绩突出,但仔细分析一下,坏女孩发行于85年,妖女是86年的,都只在88年才获颁白金,足以看出梅艳芳的这几张销量是花了几年才冲上5万的,完全没有任何值得称道的)
坏女孩据说几个月就40多万,但所有看到的资料全是华星唱片发的通稿,并且ifpi官方统计多白金和单白金是有区分的,比如97年就有很多香港歌手是多白金,那么官网会明确标注是多白金,比如张学友的《雪狼湖》就是10万张的销量
因此可以确定,梅艳芳的坏女孩被ifpi正式统计的有效销量只有单白金
最后是第十张情歌(1998年)
上面就是梅艳芳在香港ifpi官方网站被统计到的所有单白金唱片--10张而多白金则是0张,其中80年代9张,90年代1张。而荣迷扒皮梅80年代总销量45万以上也与这份数据吻合,因为一张单白金是5万,那么80年代的9张就对应45万
接下来看看邓丽君17张、徐小凤14张、汪明荃11张白金,均完胜梅的10张
另外还强调一点:因为90年代开始香港各大唱片公司没有将唱片销量上报ifpi认证而是自己开始吹水了,所以90年代一些歌手在ifpi官网的销量不太具有参考性比如王菲张学友刘德华,也许销量真的很高但没有ifpi认证那就不能当成权威数据,但不管怎么说都和90年代早已过气的梅艳芳没有任何关系了
梅艳芳90年代因为唱片赔钱被唱片公司封杀,所以梅艳芳90年代的唱片大都不畅销是非常可信的
千万别相信唱片公司的灌水数字 例如华星唱片1993年宣称:梅艳芳全球销量1000万张 这完全是胡扯 这个谎言只要比对IFPI和梅艳芳那几年的唱片发行纪录就一目了然
梅艳芳在香港华星唱片共发行的唱片中仅有白金唱片10张 其余均为不畅销(如下)
1982 心债(白金) 1
1983 赤色梅艳芳(白金) 2
1984 飞跃舞台(白金) 3
1985 梅艳芳(似水流年)(白金) 4
1985 坏女孩(白金) 5
1986 妖女(白金) 6
1986 蔓珠莎华*不畅销
1987 梅艳芳(似火探戈)(白金) 7
1987 梅艳芳(烈焰红唇)(白金) 8
1987 百变梅艳芳再展光华演唱会 (白金) 9
1988 梦里共醉*不畅销
1988 百变梅艳芳之烈焰红唇*不畅销
1989 淑女*不畅销
1989 In Brasil*不畅销
1990 封面女郎*不畅销
1990 夏日耀光华演唱会*不畅销
1991 欲望野兽街*不畅销
1991 亲密爱人*不畅销
1992 The Legend of the Pop Queen Part 1***不畅销
1992 The Legend of the Pop Queen Part 2***不畅销
1993 情幻一生*不畅销
1993 戏剧人生*不畅销
1993 变*不畅销
1993 皇者之风*不畅销
1994 是这样的*不畅销
1994 小心*不畅销
1995 歌之女*不畅销
1995 一个美丽的回响演唱会*不畅销
1997 镜花水月*不畅销
1997 女人花*不畅销
1997 芳踪乍现*不畅销
1998 变奏*不畅销
1998 床前明月光*不畅销
1998 情歌(白金) 10
1999 Larger Than Life*不畅销
1999 没话说*不畅销
2000 I'm So Happy*不畅销
2002 With*死后才畅销
2002 极梦幻演唱会*不畅销
在香港,销售破2.5万为金唱片,破5万为白金唱片,梅艳芳在香港华星20年,总计白金唱片10张,其他大都为不畅销,假设白金唱片的平均销量算为5万张,不畅销的平均销量也往多里算为2万张,即使再把梅迷口中未统计的畅销唱片加进去,总销量凑到435万都够呛
香港国际唱片业协会是香港唯一一个第三方销量认证机构,除此之外的香港歌手销量都是没有经过ifpi 官方承认的野榜,我们看看上面的梅艳芳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