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天下社会百态

成年人的崩溃,是从借钱开始的(3)

  说实话,这完全就是强盗逻辑,打着“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旗号,在对朋友进行着情感绑架。

  朋友飘飘,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曾经,闺蜜问她借5000块钱,说家里出了事需要一大笔钱。

  那时,飘飘也刚工作一年,每个月工资只够自己生活,哪里还有闲钱给别人借。

  飘飘就如实告诉闺蜜,说自己很想帮她,但实在是能力有限帮不了。

  哪知闺蜜非但没有罢休,还怂恿飘飘透支信用卡……

  结果,就在飘飘拒绝后,闺蜜立马就变脸了,说什么飘飘虚情假意,如果真想帮她,就不会拒绝她透支信用卡的提议了。

  最后的结局就是,飘飘跟闺蜜之间有了嫌隙,原本关系很好的两个人,已经沦为了朋友圈的点赞之交。

  金钱只是金钱,它并不是能衡量人与人情感的标杆。

成年人的崩溃,是从借钱开始的

  对金钱的态度不同、实力不同,每个人对待借钱的态度也不同。

  没有人的钱是大风吹来的,你不容易,别人也不容易。

  你借的不是钱,而是人情

  我一直不赞同问亲友借钱,因为你借的不单单是钱,还有人情。

  借的钱易还,但人情就难还了。

  从小到大,只要一提姑姑,婶婶就开始了批斗大会,说姑姑多么无情无义。

  十多年前,姑姑做生意钱不够,就问婶婶借了2000块钱。

  靠着这2000块钱,姑姑发家了,成为了整个家族最先富起来的那一个。

  当时,姑姑很感谢婶婶借的钱,还多还了500块钱,说是当利息。

  本以为,这个事情就算翻篇了,哪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

  每次逢年过节,如果姑姑不大包小包提着去她家,婶婶就开始了叨叨了,“如果当初不给她借钱,她还能有今天?”

  只是因为借了钱,婶婶就觉得,姑姑应该对自己感恩戴德一辈子,哪怕钱还了,也得摆出一副感激不尽的样子。

  中国,原本就是一个极其讲人情的国家,当别人借钱给你的时候,你就已经欠了人家的人情。

  哪怕,你给对方高过银行的利息,你依旧欠着人家的人情。

  在知乎上,有人曾说,如果你珍视一段感情,就尽量让两人之间少一点金钱的来往。

  因为,好的感情都是建立在双方平等的基础上,如果一旦一方变成了债主,另一方变成了欠债人,那两人的感情就会失衡。

  除此之外,因为借贷关系,还会因为彼此心理预期的落差感,让感情变得脆弱、不堪一击。

成年人的崩溃,是从借钱开始的

  “你预期的金额,和他的不符;他预期的时间,和你的不符;你预期的难度,和他的不符;他预期的感谢,和你的不符。”

  如果你能够处理好预期的落差,那么就不会影响你们之间的友谊。

  但问题是,很多人都不能做到。

  借钱、借钱、借钱,难住的却是自己

  曾在法律咨询网,看过一个案件:

  兄弟要结婚买房,小李就大方借了30万,觉得借钱存人情也值得。

  谁知道,没过多久,小李的妈妈突发脑溢血,急需20万的手术费。

  这时候,小李给兄弟打电话要钱,结果对方却说,钱都已经交给房地产商了,暂时没有钱还他。

  不管小李怎么说,他的兄弟都说,现在没钱还。

  没法子,小李只能起诉自己的好兄弟,通过法律来解决问题。

  一边是急需手术的母亲,另一边是实在没法还钱的好兄弟,这种情况,想一想都挺让人崩溃。

  不少中国人,总是缺一点风险意识,总是太乐观。

  当别人问他们借钱的时候,根本不考虑如果突发意外,自己没钱了怎么办,只是像个愣头青似的,直接把闲钱都借了。

  借出去才知道,借钱容易,要钱难啊,真是“欠钱的是大爷,借钱的是孙子”。

  曾在网上看过一个漫画,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

  一借钱就崩溃,最大的问题就是,为了情义,把钱借出去后才发现,把自己难住了。

  借钱永远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永远都要给自己留有处理紧急事件的余地。

  就像很多人说的那样,在借钱前,你得做好对方不还钱的心理准备。

  有的崩溃,都是自己造的孽

浏览:14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