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相思风筝原创】
上世纪70年代末,赵忠祥已经在央视工作,工作的原因,经常在各地频繁出差。每次外出演出结束后,他都要到当地的文物商店转一转,遇上喜欢的东西就买一件,算是到一个城市的纪念。久而久之竟形成了习惯。
二十几年前,赵忠祥到外地出差,办事之余来到一个文物商店。在里面逛了一圈,并没有发现心仪的东西,于是提出到库房看一下。在一间存货间,他看见一个青花的小水盂儿,这只小水盂儿玲珑可爱,上面画着松竹梅,内壁还残留着古老的墨迹,更引人无限遐思,仿佛几百年前莘莘学子苦读寒窗的情景跃然眼前。赵忠祥对这只小水盂儿一见倾心,当场便表示愿意买下。老板因为不太舍得出手,于是要了300元的高价。对这样一个文化的见证,赵忠祥觉得和这件水盂儿很有“缘分”,于是不仅没有还价,还多给了100元钱,这也成了他收藏以来唯一一次例外。事后经人鉴定,这只水盂儿竟然是嘉庆年间的官窑。不但有他想要的回忆价值,历史价值和收藏价值也不可小觑。
此后,赵忠祥开始留意那些有价值、文化气息浓厚的藏品,工作之余便四下转一转。第一次逛北京潘家园市场时,他的口袋里只装了100元钱。听说捡漏是收藏的至高乐趣,赵忠祥也想体验一把,路过一个杂货摊时一个东西突然让他眼前一亮,看清这是一个玉扇坠后,他不动声色地玩起了调虎离山计:装着把注意力放在了其他不值钱的物件上,并认真地和守摊的老太太询问着价钱,等翻捡完其他物件,最后才“漫不经心”地拿起这个玉扇坠,听到老太太开价200,他马上来了个两次拦腰斩,只还价40元。卖主嫌出价太低,他马上为难地说:其实出一百也可以,但你总得给我留点打车费吧?见他实在刮不出油水,卖主便以50元钱忍痛割爱。这个带有血沁的扇坠事后经人鉴定为明代文人的心爱之物。在赵忠祥把玩三年后,又卖给了他的一个学生的朋友,顾及面子仍卖了1.2万元。
此后,赵忠祥成了潘家园市场的常客,收藏更富有理性,日积月累下来,收藏不仅有益于了身心健康,更增长了他的鉴赏力。2002年秋天,他见到一粒20CM的南红玛瑙手串珠,因为价格便宜便买了下来,此后,他用了整整七年,才不急不忙地为这粒珠子找回了兄弟姐妹。而此前每粒2、3百元的珠子价格已升至每粒过万元。
在近二十年的时间里,赵忠祥收藏了大量的瓷器和玉器,在名人尚未热衷收藏时,他已经收获颇丰。因为他入行早,在收藏界资历颇深,圈内的朋友见他对文玩讲得头头是道,在赏心悦目中满足了精神乐趣,于是一个个步入他的后尘,如今在收藏界颇有建树的王刚等人都是由赵忠祥带入行的。
更好笑的是王刚主持《天下收藏》后,2012年1月曾邀赵忠祥和刘芳菲去担任嘉宾,王刚有意通过真假难辨的藏品将赵忠祥“罚”进小木屋,不料,凭着丰富的经验和过人的眼力劲,赵忠祥成功坚持到了最后,其水准之高,也让现场专家赞叹不已。
【本文为相思风筝原创】